朱村系列报道之一:推进美丽“稻”乡建设,探索生态富民之路
2022-04-24 23:30:04

从今天起,朱村街将围绕“厚植生态底色,留住乡情意蕴,走好‘内外兼美’乡村致富路”主题推出三期系列报道,重点展示街道近年来在生态建设、文物保护以及乡村致富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亮点。

朱村街位于增城区中部,

东距增城区中心14公里,

西距广州市中心50公里。

辖区面积94.07平方公里,

现辖12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


俯瞰朱村全貌:万亩丝苗米稻田新芽吐绿,广州地铁21号线与广汕公路直贯东西,各式高楼与村落民居鳞次栉比,田边农机耕作与白鹭觅食相映成趣,传统特色农庄和机器人煲仔饭餐厅自成一派,都市快节奏与田园慢生活融合共存,古朴自然和现代文明和谐碰撞。




“乡村是寄托乡情、留住乡愁的精神家园,需要用心用情建设好、呵护好。”近年来,朱村街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建朱村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做好生态文章;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以差异化协同发展为着力点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一是坚守耕地保护底线不动摇,筑牢乡村生态绿色屏障。


落实“藏粮于地”。朱村街全面推行“田长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丝苗米种植合理布局。2021年完成撂荒耕地复耕308.87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542亩并提质改造约2665亩。


落实“藏粮于技”。抓好农业绿色生产,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动农产品提质增产。在全市率先推广精量旱直播、无人机种植等数字农业技术,节省人工成本70%以上。


落实“辅之以利”。2021年,朱村街粮食播种面积1.2305万亩,总产量5506吨。其中,全街申报种粮大户补贴面积约9000亩,同比增长91.06%,大大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是推进丝苗米绿色低碳种植,加快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一改传统作业模式,以丝苗米为先行探索,对丝苗米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排碳量和固碳量进行测算,摸清碳汇底数,通过数字农业智慧管控、无人设备等技术,加快实现增城丝苗米碳中和绿色生产模式。


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行绿色减碳种植。加强增城丝苗绿色栽培生产技术规程和增城丝苗米标准修订和推广应用,大力推广水稻测土配方和“三控”施肥技术、水旱轮作、水稻机械收割碎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冬种绿肥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应用水稻精量旱直播等低碳技术,提升粮食机械化耕种水平,推进增城丝苗标准化生产。






三是守好粮食安全责任,力促实现联农惠农富农。


充分发挥丝苗米源产地优势和基础,打造朱村万亩水稻种植示范片区,巩固“全国丝苗米之乡”地位。确保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万亩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5.8万吨以上。成功创建增城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1600亩全程无人机种植示范基地和3500亩5G智慧稻场。引进培育优质稻农业龙头项目2个,打造“白水山”、“白水磜”、“白水丹邱”等自有丝苗米知名品牌。


带动龙岗村、龙新村、南岗村成功认定“一村一品”专业村,形成街有产业、村有产品的格局。吸引区向军、莫丽贤等一大批新乡贤、新农人返乡创业。


在横塱村率先推行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型农企经营新机制,鼓励农民以资源、资产、资金、技术入股新农企,以“保底租金+股份分红”实现农民大幅增收。





朱村街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邓章成:

传承百年丝苗文化,与民共创乡村致富路


根据《增城县志》记载,增城丝苗米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朱村街作为增城丝苗米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丝苗源起文化是朱村街独有的历史之根。




今年以来,朱村街紧紧围绕全街34棵古树名木、3处历史建筑、15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活化利用工作建章立制,制定完善保护措施,抓紧抓细抓实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打造山水朱村、人文朱村、生态朱村。




接下来,朱村街将持之以恒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发展,立志把朱村丝苗米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01

通过打好“乡情牌”,进一步优化农村发展硬环境,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形成人回乡、资回流、凤返巢的喜人景象。

02

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软实力,围绕破解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与农业产业高速发展不匹配等难题,以横塱村为试点,探索推进全街农村农民资源入股新农企经营机制,用股权合作模式建立“农投+村集体+社会企业”利益联合体,以“保底租金+入股分红”分配方式,在确保农民基本收入前提下,共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红利。

03

三是注重文化为魂,坚持传承丝苗米文化。一方面要加强对朱村东祠、横塱村刘氏宗祠等传统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运用现代手段,保留原始风貌和生态肌理,保护乡土文化,传承乡村文脉,使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另一方面打造“乡贤回故里”的新方向,积极引导还乡干部、优秀人才等“新乡贤”回乡开拓发展,锻造一支有抱负、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三农”专业人才队伍,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共同点亮乡村产业振兴致富路。



朱村街人大工委主任梁晓生

探索生态惠农之路


朱村街在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核心片区为契机,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0 1

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朱村街将持续打好全国丝苗米发源地和“中国丝苗米之乡”两张王牌,全力培育一批质优量大价高的高端丝苗米品种,打造增城丝苗米优质“中国粮”的精品品牌,擦亮增城特色农产品“金名片”。


0 2

坚持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朱村街始终把实现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作为全面乡村推进振兴首要目的,在横塱村率先试点推行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探索一条具有增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0 3

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丝苗米为先行探索,推广丝苗米绿色低碳种植模式,推动低产高碳农业生产转向高产减碳绿色生产模式,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碳中和,建设生态、科技、文化、休闲、民生的稻田公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有效转换,在探索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